日前,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度量”進行了闡釋,向市場釋放了清晰的信號?傮w來看,今年的穩(wěn)健貨幣政策既要講“度”也要有“量”。筆者認為,現(xiàn)在的貨幣調控,不只是講“度量”,更要強調一個“衡”字。這是讀懂易綱的“度量”說的一個重要前提。
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衡”指的是什么呢?筆者以為,它指的就是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初心不能改變,要一以貫之的執(zhí)行下去。
去年,三大攻堅戰(zhàn)開局良好,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huán)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貨幣政策必須“有針對性主動引導市場預期”。
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要堅持逆周期調節(jié)。所以,易綱說,(去年)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并沒有隨著經濟增速下行而減弱,反而是加大支持力度,體現(xiàn)了逆周期的調節(jié)。
今年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所以央行會更加強調逆周期調節(jié),各種精準滴灌措施會適時適度推出。
對于防范金融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強調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外,還明確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
易綱對此的解釋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tǒng)籌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平衡好促發(fā)展與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
明了了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衡”,就能更好的理解易綱的“度量”說了。
易綱說,穩(wěn)健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度”,主要體現(xiàn)為總量要合理,結構要優(yōu)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fā)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更進一步地說,貨幣政策的“度”就是要能夠滿足進一步改善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需要,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就要明顯偏積極一些了。今年開年以來,央行擴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口徑,降準1個百分點,即是體現(xiàn)了這一政策思路。
伴隨貨幣政策“度”的調整,其“量”自然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貨幣政策“量”的擴充需要把握三個原則,一個是既要避免信用過快收縮沖擊實體經濟,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響結構性去杠桿;另一個則是確保實現(xiàn)精準滴灌,在總量適度的同時,把功夫下在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上;還有一個就是保持一定規(guī)模的“量”,有助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業(yè)界預計,除了已經宣布即將分兩次實施的降準1個百分點以及1月下旬實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外,如果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防風險確有需要,央行極有可能每個季度實施降準一次,期間還會伴以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傮w看,今年的流動性繼續(xù)保持合理充裕是不成問題的。
筆者在今年的一篇文章中強調,2019年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將從此前的跟跑切換到領跑模式,“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是中央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需要貫徹這一方針。對于投資者來說,讀懂易綱的“度量”說,有助于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閻 岳)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