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華品牌網認為,雖然三元搶食三鹿,疑似撿漏成功,是個極大的機遇。但是,其中的風險也同樣巨大,如果處理不當,可能令三元反蝕一把米。主要風險來自于:
一、恒天然。作為三鹿第二大股東的新西蘭恒天然的態(tài)度,仍然是三元成功購買三鹿的關鍵。恒天然控制三鹿這樣一個國內的橋頭堡并不容易,當時入主三鹿,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在這個股權,顯然已成雞肋。三鹿的外資股東恒天然并沒有出現問題,恒天然能否放棄三鹿的資產還存在很大疑問,同時收購后三元究竟能收到三鹿的哪些資產,又如何保證其接收后在奶源上不出現同樣的問題,都是制約其收購的因素。
廣東奶協(xié)理事長王丁棉分析認為,目前,恒天然有三種選擇途徑:一是全盤退出,9月24日,恒天然通過其網站對外表示,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響,將對中國的投資額沖減近70%,之所以作出“沖減”的決定,主要考慮的是召回成本,以及品牌價值的縮水;二是,以現有股權進入到三元等重組方;三則是,減持三鹿股份,但保留一定股權下來。
不過,恒天然的態(tài)度,可能還延伸出很多版本。這個公司并非國內的公司,要協(xié)調好與他們的關系,并不容易。看看娃哈哈和達能,這個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讓人不寒而栗。
二、巨額索賠。昨天下午,廣東省首個被確認為三鹿奶粉受害嬰兒的張卓宇由其代理律師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成為省內狀告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的第一人,共提出各類賠償計90萬元。可以想象,數十萬嬰兒就醫(yī),其索賠額會有多少。不管三元收購的是否為破產后的三鹿,三元都要為這個索賠負責。即使三鹿破產后由三元收購,三元也要背負巨大的道義責任,顯然,只是得到資產,而惡意逃避責任,三元的品牌美譽度也會喪失大半。
三、后遺癥。這么多嬰兒,是否會留下后遺癥,留下什么后遺癥,是誰都難以確定的事情。
日本著名乳制品企業(yè)森永公司1955年8月24日承認,自1955年生產的奶粉中,將有毒化合物當作乳質穩(wěn)定劑添加到奶粉中,而這一添加物來自于提煉鋁礦石后的工業(yè)廢棄物,在脫色和再結晶后生成了含大量砷的化合物(俗稱砒霜)。森永就是把這些劣質的添加劑加入奶粉中的。
截至2007年,毒奶粉受害者達13426人,在事故發(fā)生一年內,共有130名嬰兒不幸死亡。
由于受害者父母擔心后遺癥的呼聲越來越高,由當時政府主管部門厚生省出面挑選專家,組成了負責醫(yī)療問題的西澤委員會和賠償問題的五人委員會兩個專家組織,專門研究受害者的診斷標準和賠償方案。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公正的第三方調查組織,活動經費都由企業(yè)協(xié)會日本乳制品協(xié)會支付。在森永不斷的“關注”下,兩個調查組在3個月后先后得出結果——“沒有必要建立特別的診斷基準”和“不存在后遺癥的擔心。”
直到1969年,大阪大學的教授丸山博在日本公眾衛(wèi)生學會上發(fā)表了《第14年的訪問》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67名受害嬰兒中,50人健康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很多砒霜奶粉的受害者正承受著后遺癥帶來的痛苦。
其后35年間,森永已經累計支付了410億日元的救助金。
如果三元收購三鹿,也許應該知道,可能會在以后50年內,為三鹿的后遺癥買單。
(責任編輯:高蕾)